总第139期 |
◎做一只装满好书的“篮子” |
做一只装满好书的“篮子”叶 萱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家农户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娃娃,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朗朗。 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 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满脸沧桑的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了一次。 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完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 “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老人微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连提手也变得更加光华有泽了。“孩子,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气氛,它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 这位小孩记住了这句话。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信念,终生与书籍为伴,不断进取,最终成为我国宗教学的泰斗——他就是已故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 多么精妙的比喻!洗干净的篮子就像我们的人生,在读书过程中所掌握的学习方法、所锻炼的归纳能力、所养成的学习习惯、所培养的理智目光甚至待人接物时的心态……是我们在这个世间从容生活的根基。所以,坚持读书应该是有几个明显好处的。 一是养成学习的惯性。那是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好像不吃饭会饿、不喝水会渴,而一段时间内如果没有读一本可以引领你去思考的好书或者一段时间内没有动脑钻研业务,便会感觉自己的大脑似乎生了锈,心里也觉得空落落的。这时候倘若能有知识、课题、工作来塞满这种空荡,整个人会觉得很快乐,很幸福,很满足。所以这种惯性带来的或许也算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角度。 二是给自己一个客观的定位。只有知道自己无知,整个人才能从骨子里谦和起来,不会咄咄逼人,不会恃才傲物,不会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三是让自己的心灵更加豁达从容。坚持读书,用心读书,心态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似乎很抽象,没法去形容,但经历过的人可能都深有体会。尚未经历的,看看大家都知道的那些真正意义上的大师,想必也能领会其中意蕴。说到底,快乐不是别人眼里的,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内心的快乐大抵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傻乐,这是天生好心态,可遇不可求;一种是淡然,真看开了就不容易拘泥于对某些小事或既得利益的追求,也能对一些不涉及原则问题的反对意见予以包容和尊重,这是大智慧。 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肆意轻狂,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谦虚谨慎的过程是没有白走的路,只要读的是好书,我们心里,便有了一只越来越干净的篮子。 至于“好书”的定义,我想,未必一定是大部头——哪怕是那些浅显小文,只要能给予阅读者以前行的力量或温暖的慰藉,我们的篮子里,便会渐渐盛满充盈的灵魂。 愿你我都能有这样一只篮子,时常荡涤,直到成为我们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摘自网络,有删节)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