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志集团
企业文化
伟志集团
首页 > 企业文化 > 企业内刊
总第134期  
◎优秀企业是怎样炼成的(上)

什么样的企业是优秀的企业?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我的理解是:优秀的企业应当是能够持续盈利的企业。这里的重点在于“持续”两个字,盈利是很多企业都能够做到的,甚至有不少企业能够实现在短期内迅速爆发,利润飙升。然而,盈利在长期的可持续性是绝大多数企业做不到的,这个长期不是指7年、8年,也不是指20年、30年,而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百年老店”。百年要能够跨越经济的周期,能够跨越自然人生命的周期,甚至能够跨越政治的周期。优秀的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生命、独立的人格,独立于它的创始人,独立于大股东,独立于某个经理人,独立于客户,独立于生存的环境,能够“自我运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我的这个理解是基于我多年为各种企业服务的体会,以及阅读了很多的书籍而得来的结论。我服务过各个行业、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有初创的、有如日中天的、有衰败中官司缠身的、有破产的等等。在服务于这些企业的过程中,我对他们为何能够成功、为何会失败非常好奇,经常与企业的人交流,探寻其中的究竟。我也读了很多的资料和书籍,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吴晓波的一套书《浩荡两千年》、《跌荡一百年》和《激荡三十年》。《激荡三十年》是写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企业家史,因为这三十年正好是我记忆中的三十年,所以这些人名都非常熟悉,看过这套书以后最大的感受是:大浪淘沙,剩者为王。当年此起彼伏的不可一世的人物,站在现在来看,多数都再无踪迹。有的逃亡国外,有的死亡,有的破产,有的锒铛入狱,有的看破红尘等等,真正能跨越这三十年依然发展的企业是凤毛麟角。其中,万向、联想、华为、万科就属于这样的企业。但如果再过30年,还有几家能剩下,就真不好说了。我最近看过一个资料,世界上寿命最长的前100家企业,排名第一的是一家日本企业,而中国企业没有一家上榜。这家日本企业创立于大约6世纪,在我国大约是南北朝时期。

在看到这些现象后,我也很理解:任何一个领域,长远来看真正能成功的、真正能活下来的肯定只是少数,不可能是多数,这就是二八法则。面对二八法则,我好奇的是,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成为那二中的一员?他们具备什么样的规律?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我做了以下研究:

1、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原本是一个大家都不太重视的小国家,然而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最终崛起和胜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它的迅速灭亡?

2、共产党在刚刚起家的时候,连国民党的保安队都打不过,而最终,为什么成功发展壮大,超过了所有的地方势力,最终夺取了政权?

3、美国的发展壮大是什么原因,与前两者相比有没有共同性?

4、企业的发展规律与上述国家和政党的发展有没有共同性?

在这些问题里,我下功夫最大的是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关于秦国的崛起和灭亡的原因;其次是第二个问题,第四个问题是始终贯穿的思考,也可以说是从来没有间断过的;目前还不成熟的是第三个问题,即关于美国崛起的规律问题。

通过上述这些研究,我得出了以下的结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或一个企业的发展在绝大多数方面是有共性的,导致他们崛起和衰败有着共同的规律,甚至,这些规律对于个人的发展也是同样有借鉴意义的。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导致一个国家、政党、企业、个人兴衰的因素是众多的。比如先天因素、比如运气的成分、比如大环境等等,而我们要研究的是里面最重要的,必要的,不可缺少的,而且是可以自我控制的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也不包括不可控因素(比如运气、风水)。也就是说,我们研究的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我的研究结论是:导致一个组织兴衰的最重要的因素有三个:愿景(或者说梦想);制度和人才。

◎   愿景的能量

愿景就是企业的梦想、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也是企业取舍的标准。人们常说,不想当将军的厨子不是好裁缝,因为如果没有梦想在激励着士兵,很难指望他能够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他的早晨是被闹钟或起床号叫起来的,而不是被梦想叫起来的。同样,没有梦想的企业也必然是平庸的、短命的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缺乏激情、持久力,且容易受机会的诱惑,左摇右摆,缺乏定力。谈到愿景、梦想、目标,百分之八十的人会不太重视它的重要性,认为这个太虚无。他们更重视技能的增长、职位的提升、薪金的增加等短期利益的东西。他们有没有梦想?也有,但当梦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更多地是选择了现实放弃了梦想。这是导致这百分之八十的人或企业成为普通人或普通企业的最主要的原因。

心理学的知识有助于解释愿景、梦想或目标之所以重要的原理。有一个实验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把一组学生随机分为两个班,然后告诉一班的老师,这个班的学生是测试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而告诉二班的老师,这个班的学生是普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会发现,这个所谓的优秀班级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另外一个班。对这个实验,很多人会这样解读:优秀班级的老师在受到心理暗示后,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工作,因此使得学生成绩突出,因而把学生的成绩突出归结为老师的努力。然而,这不是事实,起码不是事实的全部,因为下面一个实验将会更加神奇。

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在1963年进行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实验用的老鼠随机分为两个组,交给两部分学生分别用来训练走迷宫,并告诉其中一个组的学生他们将要使用的老鼠是经过特殊方式喂养的有较高智力水平的“聪明鼠”,而告诉另一组学生,他们要使用的老鼠在学习走迷宫时比较迟钝。然后,学生们开始他们对老鼠的训练。实验的结果是这样的:聪明鼠学会走迷宫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愚笨鼠。这些实验使得心理学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实验者期望效应。即,当实验者心怀期望或者当实验者确信一件事情时,这个事情发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确信的程度越高,发生的概率越大。

一个企业或一个个人也一样,当你越坚信你的梦想时,它成为现实的概率就越大。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来解释:首先梦想给了你行动的方向、取舍的标准、决策的依据,让你在遇到岔路口时,知道该如何选择,从而少走弯路;同时,梦想给了你激情和动力,让你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保持乐观,坚持下去,胜利往往就是多坚持一秒。

运用物理学的一些知识,能够提供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实验者期望效应这个现象。有两本书,一本是《无量之网》,作者格雷格•布雷登是美国资深航空计算机系统设计师;另一本是《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2006年荣获第三届“吴大猷科普奖”,2005年荣获“科学时报读书杯”最佳科普创作奖,2007年荣获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这两本书都讲到了量子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显示了一个现象:电子能够感知人(或观察者)的存在与否,简单来说,当人们不观测时,电子束表现出了波的特性,而当人们观测时,电子束又表现出了粒子的特性。至于为什么会这样,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的解释。为此,量子物理学界已经争论了上百年,诸如:爱因斯坦、普朗克、波尔、薛定谔等等耳熟能详的物理学家都卷入了这场争论,然而截止目前还没有结论。

通过物理学的这些知识我想说明的是,这个世界太奇妙,有太多我们不能解释的事情,所以,不是你看得到的才是真实,你看不到的就不是真实,也不是你能理解的才会发生,你理解不了的就不会发生。再明确一点呢,就是:愿景、梦想,不仅仅是一种目标,成为你取舍和决策的依据,也不仅仅能够给你激情和动力。它可能有超越这些的力量,或许它能够自我实现。

那么如何确定企业愿景?首先,企业愿景里,包含着企业的自我定位、梦想、期望、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等重要的因素,这些因素都是随着人的境界、眼界、思维深度、阅历等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愿景。就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梦想一样。然而,过于频繁地调整愿景则必定显示企业的不成熟,老话说:常立志不如立常志。愿景过于频繁地调整是企业浮躁、随意性强的表现。所以,一个合适的、良好的企业愿景应该是这样的:

1、 简洁、清晰

我服务过很多企业,有的时候和企业的老总谈到企业的发展愿景,他会用很多很多的语言来描述,要说半天。通常这种情况表明的是,企业的愿景并不清晰。一个清晰、确定的愿景通常一句话就说清楚了,甚至不会超过10个字,比如,国枫凯文所原本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优秀的证券律师事务所;再比如,我在杭州投资了一个叫船把头的初创企业,这个企业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大的海鲜外卖商。清晰是说,最好能够比较逼真地描绘出梦想实现时的情形,要有一副较为清晰的梦想图画,就如同景观设计图一样。之所以说较为清晰,是因为,其实这是想象的内容,是允许有很大程度的不清晰的。而从有利于实现来说,越清晰则越有利于实现。

2、 应当有与之相吻合的规划路径

一个愿景或梦想,要想让他能够更快地变成现实,就要有一个尽可能清晰的路径。比如,上文说到的船把头海鲜外卖连锁企业,曾经设想的发展路径是:先开第一家店,因为这种商业模式是前所未有的。所以,第一家店主要的任务就是试验,当第一家店流程稳定、盈亏平衡时,就表明市场对于这种商业模式是接受的,然后开第二家店,当两家店都开始盈利时,就要以翻倍的速度快速开店,即:同时再开两家,4家都盈利时,同时再开4家。杭州成功后,将进入上海,江浙地区成功后,将沿着海岸线向南北发展(因为沿海地区有吃海鲜的习惯),然后再向内陆地区扩张。但这个想法进入实践中后,就发现还是有很多需要修订的地方,比如,我们发现,其实内陆地区对海鲜的需求或许比沿海地区更加大。所以,这个路径是想象出来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调整,修改,这是正常的。但是没有路径的愿景和梦想,效果会差很多,更多时候与空想差不多。

3、 深刻认同

愿景以及相配套的规划路径能够被企业大多数员工,尤其是绝大多数的管理者发自内心地认同并牢记。有人开一个玩笑,当公司的员工在半夜睡的正香的时候被叫起来问到企业的愿景,他应该能够立刻说出来,而且是发自内心地说出来,不是简单的背诵。(未完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